尽管目前国家已经对桶装水、纯净水桶提出了一系列的标准,但是劣质纯净水、不合格的桶装水依然泛滥,横行市场,为了缓解这种现状,完善监管工作势在必行,如何完善监管工作,作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 强化监管方式
1. 1将桶装水列为餐桌污染重点监管行业 2001 年至2002 年福建省治理餐桌污染工作中, 首批重点治理的六类食品, 包括桶装水行业。卫生部门将桶装水行业作为重点治理对象,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 制订了桶装水的行业的考评标准, 省、市、县三级卫生监督部门共同开展桶装水监督抽检工作, 力求在3 年内达到桶装生产企业出厂产品抽检合格率95%, 市场产品抽检合格率达80%的目标。质监部门将桶装水行业作为5 大类市场准入制食品, 开展监督抽检、考评验收, 对验收合格的企业发放市场准入证书。
1. 2 对桶装水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卫生部门组织桶装水管理人员学习国家有关桶装水产经营的法律法规, 卫生标准。提高桶装水生产行业业主自身素质与管理水平。组织各县( 市、区) 卫生监督员学习桶装水生产经营监督要求, 提高卫生监督员监督水平。质监部门举办市场准入制法规贯彻培训班, 桶装水检验技术培训班, 强化质监部门对桶装水生产企业的监管地位和作用。
1. 3 提高桶装水企业的抽样检测频率 省、市级卫生部门每年对地产及市售桶装水进行一次全面抽检。县( 市、区) 卫生部门每季度对地产桶装水进一次抽检。省级质监部门受理桶装水送检。县级卫生防疫站受理无自检能力企业的定期委托检验。有自检能力的企业, 要求实行每批自检。市级卫生部门指导地产桶装水企业改建洁净厂房, 并对空气净化效果进行检测验收。
1. 4 加强新闻舆论宣传 省级卫生、质监部门分别在省级报刊、电视台新闻媒体上进行公告各自抽检结果、考核验收结果。市卫生部门将地产桶装水检查抽检结果在市级报刊、电视台上进行公告。并向各生产企业和有关部门通报检查抽检结果。
2 强化监管结果
南平市共有地产桶装水企业23 家, 其中矿泉水6 家, 纯净水7 家, 净水10 家。各企业桶装水均以销定产, 23 家企业全年年销售65 万桶。销售范围均在南平市辖区内。
2. 1 生产环境与设备布局
治理前23 家企业中仅有8 家生产厂房按桶装水生产要求新建厂房, 其他15 家均为仓库、民房等旧房改建而成, 不同程度存在使用面积不足, 布局不合理, 周围环境卫生条件差等问题。无法根据生产要求合理安排洗手、更衣、清洗纯净水桶、制水、灌装、仓储、检验、办公等工序。通过卫生部门的检查监督, 责令改正处理。使用面积严重不足, 布局明显不合理的4 家企业进行了选址搬迁。7 家生产企业进行了扩建。23 家企业均设立相对独立的更衣、洗手室、洗桶区, 将制水区与灌装区完成隔离。消除了所有工序在同一空间操作的现象。
2. 2 卫生设施与管理
治理前仅有5 家企业建有室内空气净化装置。治理后23 家企业均增设或完善空气净化装置, 已有17 家企业进行空气洁净度检测验收。治理前仅有15 家企业生产区采用紫外线消毒空气, 治理后各企业均增设了紫外线消毒空气装置。均配置了洗手消毒池、更衣室。治理前制水管道容器消毒液使用较乱, 有二氧化氯、次氯酸钠、双氧水、高锰酸钾水等。治理后, 统一使用二氧化氯消毒剂消毒管道, 使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泡瓶盖。治理前仅15 家企业有制定卫生管理制度, 企业自身管理不规范。不按程序清洗纯净水桶、生产前不开紫外线、上生产车间不穿工作衣帽、留长头发、长指甲、戴戒指等现象随处可见。通过培训指导, 企业均将卫生管理制度, 各工序操作规程张贴上墙。业主与员工卫生意识普遍提高。违规现象明显减少。
2. 3 生产设备状况
治理前仅8 家企业配有完整制水与自动灌封设备, 其他各企业采取部份制水设备及手工灌封, 有3 家企业仅有粗滤设备生产桶装水。治理过程中要求桶装水企业制水设备必须有卫生部许可, 必须有全自动灌装设备, 否则不许可生产桶装水, 整改后, 有15 家企业实现自动灌装。8 家实现半自动灌装。各企业均按生产水质类型配备制水设备。
2. 4 桶装水抽检结果
市级卫生部门2000 年抽检17 份市售桶装水进行检测, 仅8 份桶装水各项指标完全符合相应类别水质卫生标准, 合格率为47. 6%。2001 年抽检22 份市售桶装水, 16 份合格, 合格率为72. 7%。2002 年市场抽检23 份市售桶装水, 合格率达83. 3%。3 年中, 抽检不合格项目由细菌总数很标、锰很标、PH 值很标、霉菌很标、口感异常等多种因素, 降为细菌总数很标一种。桶装水外包装标识, 包括产地、厂名、厂址、水质各类、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都得到规范。
3 讨论
经过两年的治理餐桌污染强化监管, 南平市桶装水抽检格率有大幅度提高, 提前一年实现桶装水治理污染目标, 市场抽检合格率达到83. 3%, 桶装水产企业主产设备、管理水平、人员素质都有明显改善, 反映强化监管是积很有效的。但是, 桶装水生产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与多头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 南平10 县市共有300 多万常住人口, 全年桶装水消耗量不足100 万桶。现有23 家桶装水企业销售量夏季高峰期每家在50 至1000 桶, 冬季较少的企业仅有10~20 桶左右。过多企业重复建设, 竞争性压价导致部份企业销售收入不抵支出, 无力投资完善必要设备, 无心投入管理, 产品质量不稳定。因此, 今后在桶装水企业许可审批时, 严格把握审批条件, 宣传桶装水办厂卫生要求, 劝导投资者谨慎重复建设。同时, 加大执法力度, 对设施不完善, 管理不严格, 产品多次抽检不合格的桶装水企业, 责令停止生产。有助于提高桶装水市场整体卫生状况。
2.现行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在监督当地桶装水企业时, 易受地方保护势力影响。省、市上级卫生部门以及质监部门的介入, 有助于加强正常监督执法力度, 扭转原有桶装水企业生产条件不规范却天天生产, 检验不合格却天天销售的局面。因此, 对食品卫生行业重点治理时, 加强省、市、县三级联合监督, 能够弥补分级管理的不足, 加强基层的监督执法力度, 做到重点治理, 快速有效。在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中, 实行垂直管理, 能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卫生、质监等部门共同监管桶装水生产企业, 强化了监管力度, 激发了各自监管热情, 减少内部弱化管理的可能性。但是, 多头管理, 政出多门, 让企业无所适从, 市场难辨方向, 消费者无从选择, 亦是这次治理餐桌污染强化监管存在的问题。
3.卫生部门监督依据《食品卫生法》及相关法规, 质监部门监督依据《产品质量法》及相关政策。两者之间的差异增加了企业不必要的负担, 同时也浪费社会监督资源。两个部门在媒体上各依据自身的系统抽检、检查结果公示, 企业产品合格与否结果不一, 失去权威性, 也让群众无从选择。因此, 尽快明确卫生监督部门执法主体地位, 实行食品行业归口监督, 理顺一般法与专业之间的管辖权限, 改变多头管理的混乱局面, 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卫生、质监部门各自监督职能。
4.新闻舆论的宣传导向作用, 有利地促时监管的作用。生产条件差、产品不合格的企业, 一经新闻媒体曝光, 市场尽失。企业主为求生存发展, 努力配合卫生部门监督工作, 改善生产条件, 加强卫生管理, 提高产品抽检合格率。企业变被动为主动, 欢迎监督, 减轻了卫生部门监督执法压力。同时, 让社会了解卫生部门工作性质, 了解市场生产情况, 受到社会群众的欢迎。在作运用新闻手段时, 要注意公正、真实, 正确把握曝光度的问题。在治理餐桌污染工作中, 强化监管桶装水生产经营活动, 有效地改变了桶装水生产企业卫生状况差、抽检合格率低下的局面。为今后开展重点食品行业整治提供了有价值的参。如何消除强化监督中多头重复监管, 社会监督资源浪费的问题, 更好地发挥上、下级联合, 各部门协调配合的作用, 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探讨。
上一篇:塑料容器为什么要“上色”
下一篇:如何正确选购桶装水?